您的位置: 首页 >> 出国出境 >> 政策公告 >> 正文
【教师-西部项目出访成果】英国剑桥大学
发布时间:2021-06-07    点击数:

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总结

                                                                          唐泉

      本人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于2016年10月1日抵达剑桥,在李约瑟研究所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于2017年9月26日返回中国。在李约瑟研究所访问期间,我在努力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积极参加李约瑟研究所以及东亚系,科学史系和达尔文学院组织的一些学术会议及报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交流,圆满完成了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现将一年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情况、从事科学研究情况以及赴英国各地进行文化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李约瑟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科学史研究中心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史和历史学领域的学者以及其他人文学科领域的学者常年在李约瑟研究所交流访问。

      研究所于每周周三和周五定期举办一到两次学术沙龙(学术研讨)。研究所每周三周五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演讲人有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周三的学术沙龙通常每两周一次,时间从上午10点半开始,中午12点结束,学术讨论主要围绕“李约瑟知识遗产的当代阐释”,通过阅读李约瑟先生的原著,不断加强和推动对李约瑟学术遗产及其影响的认知、反思和深入研究。周五的学术沙龙每周一次,时间从下午3点半开始,至下午5点结束。组织形式以“文本阅读(text reading)”为主,即主讲人选一段或一篇中国古代文献,首先对该文献的背景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带领听众进行阅读,并逐字逐句翻译成英文,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会与主讲人就古文献的理解和英译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除了定期的学术报告会,研究所也经常组织一些学术会议,内容涉及医学史,数学史等科学史的一些分支。如,2017年5月,纪念著名医学史家马堪温教授学术演讲会在李约瑟研究所举办,演讲者为科学史系访问学者张树剑博士。

      在李约瑟研究所访问期间,我一直积极参加李约瑟研究所的每次学术活动,并积极与演讲人及参加学术活动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2017年3月,我在李约瑟研究所做了题为“《皇极历》中的火星运动理论”的学术报告,来自李约瑟研究所、剑桥大学东亚系、科学史系以及外语系的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除参加李约瑟研究所的各项学术活动之外,我还积极参加由科学史系、东亚系及达尔文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学术讲座、学术论坛以及在剑桥大学召开的国际会议。例如,2016年11月,“李约瑟纪念讲演”首届年度讲演在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瑞雷报告厅开讲,演讲者是英国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前院长、国际著名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家杰佛瑞·洛义德(Geoffrey Lloyd)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李约瑟的遗产与未来之路》。

      通过参加李约瑟研究所和剑桥大学其他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大大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锻炼了我的思辨能力。

      在李所访问的一年时间里,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我参加了由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Wolfson College)Sally Church博士主讲的英语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参加了由剑桥校园中心举办的英国文化课程和Eden教堂组织的英语口语课程。通过长期的实践,自己的外语口语和听力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此外,我还参加了科学史系MaryBrazelton博士组织的满语学习小组,每隔一个周二的下午,去科学史系听Mary博士上满语课。满语文献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满语学习对我从事清代历法史研究必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在剑桥访学期间,我作为中国数学史学会的常务理事,一直关心中国数学史的学会的事务,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参与组织的“第四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会议”于8月22--26日顺利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二、科研情况

      剑桥大学图书馆和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为我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剑桥大学图书馆已有600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非常丰富。剑桥大学图书馆也是为数不多的版权图书馆之一,即任何一本在英国正式出版的图书在剑桥大学图书馆都可以找到。而李约瑟图书馆则收藏了与东亚与科学史相关的图书3万余册,藏书特色非常鲜明。这两个图书馆的藏书为我从事科学研究提供极大的方便。根据出国以前制定的研修计划,我充分利用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及剑桥大学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购买、复印、下载、扫描相关文献资料多种。

      在大量阅读资料、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并与专家教授讨论过程中不断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方法与视角。在李约瑟研究所访问期间,我将自己的历法史研究从不断从内史向外史拓展。2017年3月,我以“中国古代历法改革研究”为题,申请了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该项目于2017年6月获批,资助经费20万元,这是我首次尝试天文学史外史研究的开始。

      我在李约瑟研究所访问期间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隋代及唐代初期的行星运动理论。隋代的《皇极历》是我国第一部在行星理论中考虑太阳和行星不均匀性运动的历法,而火星是五个行星中最难处理的。我选择了《皇极历》中的火星运动作为切入点来探讨隋唐时期的行星运动理论。在撰写《皇极历》中火星运动的论文时,与Geoffrey Lloyd教授和Christopher Cullen教授进行了多次有益的讨论。论文初稿完成后,两位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同时,Sally Church博士从英语方面对我的文章进行了认真修改。论文最终被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天文学史》)录用。在与Geoffrey Lloyd教授和Christopher Cullen教授讨论的过程中,我不断体会西方主流科学史家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他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数理天文学的方式,不断体悟什么样的科学史论文才会被西方主流科学史期刊所接受。

       在从事隋唐时期行星运动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也关注印度数理天文学中的行星理论以及中国古代的交食理论。一年来,我撰写论文和书评6篇,其中三篇已发表,三篇已被录用。发表和录用的科研成果目录如下:

(1)唐泉.《宝莉莎历数书》中的行星运动理论,《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年第3期,435-451页. (第一作者)

(2)唐泉. 中国古代交食理论研究进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74-79.(独立作者)

(3)唐泉. Review on The Foundations of Celestial Reckoning: Three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ical Systems.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2017年第3期,371-372. (独立作者)

(4)唐泉. The Motion of Mars in the Sovereign Pole System (A.D.600).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accepted)

(5)唐泉. Review on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astronomicalRecords in the Dynastic Histories. ISIS. (Accepted).

(6)唐泉. 评刘次沅《诸史天象记录考证》.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年12月.

三、文化考察情况

通过参加剑桥大学学联与华人中心组织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学者进行交流,广泛了解各国文化。

我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参观了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女王学院等学院,还有剑桥植物园,博物馆。和同事利用周末时间花8小时徒步到剑桥周边小城Ely,骑车去剑桥周边小城Hentingdon。我还利用假期时间实地考察了伦敦各大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等。实地考察爱丁堡,高地,湖区,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城市及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对英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考察期间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可以用于回国后开设的《科学史》和《数学史》等课程的教学。

在这一年的学术访问期间,我不仅在英语语言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发表论文多篇,特别是第一次在西方主流科学史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书评,圆满完成了自己预期的访学任务。回国后,我将进一步梳理、体会、总结在这里学习到的先进教学和科研思想、方法,并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最后,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为我提供一年的访问资助,感谢我的国内工作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学院选派我出国访问,感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的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

地址:中国 陕西 咸阳市文林路 Address: Wenlin Road, Xianyang Shannxi China

联系电话(Tel):86-29-33720011(Foreign Affairs Office)

     86-29-33720661(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ministration Office)

传真(Fax):86-29-33720896

电子邮箱(Email): international @ xync.edu.cn 网址(Website):http://www.xysfxy.cn

扫一扫,关注我们